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十年不够就二十年,二十年不够就三十年,直至真正化风成俗,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

徙木立信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指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为取信于民,在国都集市南门竖立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承诺会重赏将木头搬至集市北门的人,后有人将木头搬至北门,商鞅立刻重赏了他。后比喻说到做到,取信于人。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短短600余字,从调查研究、会议活动等8个方面为加强作风建设立下规矩,开启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再塑党的作风的“第一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谈制定出台中央八项规定的初衷:“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讨论加强党的建设如何抓时,就想到要解决‘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的问题。后来决定就抓八项规定,下口就要真正把那块吃进去、消化掉。
八项规定出台十二年多来,从抓月饼、抓贺卡、抓烟花爆竹,到抓节假日、抓“八小时外”、抓日常……一个个具体问题的突破,带动面上问题的解决,折射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作风问题的清晰思路、坚定信念。一以贯之、一抓到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八项规定整治痼疾、扫除积弊,作风建设被形象地称为党的建设的“金色名片”。
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八项规定改变中国,是由一件件小事、一处处小节开始的,由一个个普通党员、一个个基层党支部夯实的。新时代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的显著成效表明,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直至真正化风成俗,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
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树立了威信,凝聚了士气,赢得了民心。这个“信”,就是要让广大干部群众看到党中央纠治作风顽疾的坚定决心和如磐恒心。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昭示着“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更是“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生动宣告。